一、公用事業行業總述
公用事業行業主要是指服務于城市生産、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項事業,比如工商業發展的用水用電以及居民照明用的電力、生活用的自來水、取暖做飯用的燃氣和熱力 公共交通等等。公用事業是城市生産經營、居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事業,是城市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基本條件。參照行業分類标準和國内行業慣例梳理歸納如下:
二、 公用事業行業的發展特點
(一)水務行業
從行業發展看,世界上第一座自來水廠于1852年在美國建成。1883年,我國第一座自來水廠上海楊樹浦水廠建成投産。建國初期,大量水廠由政府投資新建且主導經營,政府負擔全部成本,向社會無償供水。改革開放後,水務行業逐步引入市場化體制,水務資産建設加速,水務企業向社會有償供水。同時,政府主導了多次水價改革。2002年以來,我國水務行業産業政策已經允許多元資本跨地區、跨行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經營,并結合特許經營的模式從事城市供排水業務,國際知名的水務企業如法國威立雅等相繼進入中國。同時,民營企業對水務行業也進行了投資。我國城市自來水普及率較高且現階段中國整體制水産能與需求相比仍存有一定釋放空間,自來水供應行業已進入成熟期;我國污水處理率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污水處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污水處理行業還處于成長期。從行業特征看,水務行業是典型的防禦性行業,屬于資本、技術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壟斷性和公益性特征。
(二)電力行業
從行業發展看,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從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1875年,法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電廠。19世紀8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批水電站。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中央領導下,電力實行集中管制與統一調控。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電力工業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時期,遵行"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的改革原則,于1993年1月11日宣告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2002年,電力行業體制改革加速,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決定對電力工業實施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争”為主要内容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此後,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電價改革也在不斷深化。2015年底,我國人均裝機約1.11千瓦,人均用電量約4142千瓦時,均超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風電和光伏市場。随着前期開工建設的發電設備逐步投入運行,局部地區電力供過于求,設備利用小時數偏低,電力系統整體利用效率下降。我國電力供應将進入持續寬松的新階段,電力行業也已進入了成熟期。
從行業特征看,電力行業是強周期行業,屬于資金、技術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區域性、季節性特征,且國有壟斷性特征顯著。
從行業内各種發電方式對比看,火力發電是最主要的發電方式,發電穩定、發電成本較低,但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污染嚴重;水利發電屬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穩定、發電成本最低,但受季節影響較大且有可能導緻生态破壞;核能發電屬于清潔能源、發電穩定、成本适中,但技術要求高、安全隐患較大;太陽能發電屬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但發電不穩定且發電成本較高;風力發電屬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但發電不穩定且發電成本較高。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火電發展将受到壓縮,風電、光伏、水電、核電将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其中水電作為中國目前開發程度最高、技術相對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燃氣行業
從行業發展看,燃氣氣源主要包括人工燃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其中以天然氣為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燃氣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煤氣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液化石油氣也在全國得到推廣應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燃氣進入大發展時期,燃氣行業主要由政府和國有企業壟斷經營。200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新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将原禁止外商投資的燃氣、熱力、給排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首次列為對外開放領域,這一政策加快了外商進軍大中城市天然氣市場的步伐,民營企業也迅速進入燃氣市場。目前,我國城市燃氣普及率整體較高,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其中東部及南部沿海省市燃氣普及率較高,而中西部省市以及東北地區由于設施建設不完備、氣源不足等問題導緻普及率偏低。我國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炭為主,天然氣消費占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來高效、清潔的天然氣發展潛力巨大。根據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将繼續推動燃氣使用,至2020年将燃氣在基礎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提升至8.3-10%(2015
年天然氣在基礎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5.9%),即消費量達到3,000億-3,600億立方米。因此,燃氣行業仍處于成長期。
從行業特征看,燃氣行業是典型的防禦性行業,屬于資本、技術和資源密集型行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壟斷性和公益性特征。
三、 公用事業行業的産業鍊
(一)水務行業
從業務運行看,2016年底,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20家,較上年增加123家,其中虧損企業364家,行業虧損總額59.7億元,同比增長6.8%。2016年,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9.4%,與上年相比提升0.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增速(4.9%)4.5個百分點;水務行業實現利潤總額接近200億元,同比增長14.3%,與上年相比下降27.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利潤增速(8.5%)5.8個百分點。
從行業内競争看,我國水資源總體貧乏且分布不均勻,大部分的水資源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廣大北方和部分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現階段我國水務區域經營界限尚未打開,水務行業的經營壟斷性強,其中自來水供應行業内公司處于高度分散狀态,彼此之間競争較小,行業集中度較低;污水處理行業較自來水供應分布相對集中(前十家市場占比不到20%),但仍顯著低于其他行業。
從産業鍊看,水務行業的上遊主要是水資源,下遊是各類居民、商業和工業用戶。影響水務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1)收入端:區域環境(區域經濟發達程度和人口密度等)、定價機制;(2)成本端:水務損耗、飲水和污水排放标準;(3)其他:水資源禀賦、地方政府基礎實力、環保政策等。
(二)電力行業
從業務運行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長7%,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将發生深刻變化,從而使能源需求增速放緩,特别是沿海發達地區,産能過剩現象将逐步顯現。經濟“新常态”的影響對現有發電行業及上下遊産業的盈利水平将下滑。發電側競價上網預期強烈,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小機組、内陸電廠經營将面臨挑戰,這必然會影響行業的發展。
從行業内競争看,2002年,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即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目前發電環節主要由五大發電集團和其他獨立發電商負責,其中華能集團在裝機規模和發電量上居五大發電集團之首,在目前國内發電市場上競争能力最強,在華東、華北優勢相對明顯;大唐集團在華北區域市場份額優勢明顯占有主導地位,在華中、南方區域的市場份額也有一定優勢;國電集團的發電能力主要分布在華中和華東地區,火電、風電、水電等多元化發展;華電集團資産分布的省份比較集中,在東北區域市場份額占領先地位;中電投集團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合并重組而成,在華東、西北區域市場份額占領先地位,且在核電項目上較其它公司具有獨特的優勢。發電企業發電後配送給電網公司,電網公司負責市場調度、高壓輸電、低壓配電和銷售給用戶。目前我國電網公司有國家電網公司(包括華北、東北、西北、華東、華中五大區域市場)和南方電網公司(包括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和海南),兩大電網公司下設區域電網公司,分别負責所屬區域内的輸、配、售電業務。具體來看,發電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參與主體多元化,市場集中度較為分散,五大發電集團的裝機容量總額約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約為50%;電網行業則壟斷程度較高,市場競争較小。
從産業鍊看,電力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是采掘業的煤炭行業、電氣設備制造和工程建設行業,下遊行業則是鋼鐵、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工業用電行業和居民用電。影響電力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1)收入端:宏觀經濟景氣度、上網電價;(2)成本端:煤炭價格和設備利用率;(3)其他:自然氣候、電改政策和環保政策等。
(三)燃氣行業
從業務運行看,2015年底,我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68
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約13萬億立方米,探明程度19%,處于勘探早期。中國城市燃氣行業快速發展,燃氣使用量、管網長度及用氣人口等均呈較快增長。2015年,全國城市燃氣(含縣城)供應總量達到1262億立方米,銷售量為1241億立方米,管網長度達到64萬千米,用氣人口達到5.6億人,各類加氣站達到4663座,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5.3%。
從行業内競争看,我國燃氣行業壟斷與競争并存。由于燃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在特定區域内具有不可複制的自然壟斷性,地方國企背景的城市燃氣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在特定的區域内獲得特許經營權并占據相對的壟斷經營地位,主要從事市域燃氣管網鋪設以及燃氣銷售業務。在市場化政策鼓勵下,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積極進軍大中城市天然氣市場,市場競争因素日趨增強。目前,我國城市燃氣經營企業分為兩類:一是曆史承襲下來的在本地區擁有燃氣專營權的地方國企,如京、滬、津、渝、穗、蓉、深等地方國有燃氣公司;二是跨區域經營的燃氣運營商,以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以及中國燃氣華潤燃氣、港華燃氣和新奧能源大集團為代表。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燃氣運營企業的成功經驗,燃氣行業未來的發展重點在于向上下遊産業鍊持續延伸、開展增值業務和能源服務拓展等方面。
從産業鍊看,燃氣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是采掘行業的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管道運輸,下遊是各類居民、商業和工業用戶。影響燃氣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1)收入端:區域環境(區域經濟發達程度和人口密度等)、消費升級、氣候條件和定價機制;(2)成本端:氣源穩定性;(3)其他:與其他能源的比價關系、地方政府基礎實力、環保政策、安全生産等。